访谈 | 骥翀氢能付宇:三年左右燃料电池将实现完全市场化

来源:原创 2020-09-21

随着国家对于氢燃料电池产业补贴政策模式的转变,形成完全自主可控的全产业链是我国对于氢燃料电池产业的期望,也是终极目标。

电堆是氢燃料电池产业中的核心环节和关键突破点,虽然目前国产电堆的市场份额仍然不占优势,但依照当前的发展趋势,国内市场对于国产电堆的需求将会大幅度增加,国产电堆最快将于明年占据市场主导。

在此背景下,近两年国内涌现出了一大批的具有竞争力的电堆企业。其中,骥翀氢能是一众电堆企业的佼佼者。今年6月份,骥翀氢能宣布,其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国产化大功率金属板电堆开发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单堆功率达到143kW,这是目前国内外燃料电池领域已知的最大单堆功率,裸堆最大输出比功率密度达到4.7kW/L、4.0kW/kg。

骥翀氢能成立于2018年12月,是一家专注于自主知识产权燃料电池研发和产业化的科技公司,主营业务分为三大块:燃料电池电堆定制化开发、电堆销售及其他电堆相关技术服务。

近日,在第五届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大会上,第一元素网采访了骥翀氢能创始人付宇博士,向其探讨了骥翀氢能的竞争优势、国内燃料电池目前的问题和挑战以及其本人对行业现状的一些看法。

骥翀氢能创始人付宇博士自2001年以来,先后在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新源动力暨燃料电池及氢源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爱德曼和上海重塑等我国燃料电池头部企业持续20年从事燃料电池电堆开发与产业化的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带领团队开发出的上汽200A、200B系列量产国产电堆,负责爱德曼金属板电堆及产线的前期设计,是我国首个金属板电堆产品开发负责人,国内少有的完整经历电堆基础研究、产品开发、批量验证和国际合作的从业者,第一发明人专利全国排名前二,参与863等国家级项目多项,辽宁省百千万人才计划“千人级”人才。

访谈 | 骥翀氢能付宇:三年左右燃料电池将实现完全市场化

以下为访谈全部内容。

骥翀氢能的“杀手锏”

第一元素网:骥翀氢能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付宇:骥翀氢能的核心竞争能力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产品开发能力,二是产品实现能力。

骥翀氢能的核心团队有着扎实的产品开发技术和产品开发经验,硕士学历以上占比80%,核心团队从业平均年限超过8年。我们是国内少有的完整经历车用电堆产品全流程开发的团队,可以兼顾产品性能、电堆寿命和成本控制。

我们可以根据客户的不同产品需求进行定制化设计,由于积累比较充分,几乎不需经历试错过程。总体来说,骥翀有着独有的、完整的燃料电池电堆正向开发体系。

其次,除了过硬的产品开发能力外,产品的实现能力同样非常重要,没有好的工艺做保障,无法做出高品质的产品。

我们的电堆产品是金属板电堆,骥翀氢能在金属板各个核心工艺环节均与国内头部供应商形成了战略合作。在金属板焊接工序,深圳众为有10年从业经验,是我国最早同时也是目前唯一的金属板焊接专业供应商,焊接质量国际一流,装备与工艺均为自主开发。

在金属板涂层工序,常州翊迈有近20年从业经验,其前身是大连理工大学三束表面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目前已彻底解决了金属板涂层这一行业难题,而且超前布局了两代技术;在金属板成型工序,我们的合作伙伴也有15年的从业经验,其在模具设计、加工、成型工艺等方面均处于国内一流水平。

第一元素网:骥翀氢能目前客户群体都有哪些?

付宇:我们的客户主要分两类,一类是如果整车厂自己做系统,这时我们的客户就是整车厂;另外一类是直接做系统的公司。目前我们的主要客户还是系统集成公司,比如上海重塑等,当然重塑同时也是我们的投资人之一。

第一元素网:骥翀氢能目前电堆的产能大概有多少?未来规划的产能是多少?

付宇:目前我们主要做零部件的设计与集成装配,产能为500台/年。今年下半年我们会设立一个全资子公司,建立一个中试基地,中试基地由从双极板生产制造、电堆装配到电堆测试的完整产线组成,按照单台100kW来核算,该产线的设计产能为2000台/年,总计产能20万kW/年,预计明年上半年达产。明年下半年将启动产能达到50万kW/年的量产基地建设。 

第一元素网:能否透露一下该中试基地的选址?选址的依据是什么?

付宇:我们的中试基地初步选在了长三角一带,具体地址现在还不方便透漏。长三角有着很多方面的优势,第一是人才优势,第二是政府配套资源优势,第三是长三角拥有全国最完整的上下游配套和产业发展环境,是整个燃料电池行业比较聚集的一个地区,优秀的企业非常多,代表了我国燃料电池行业先进的技术水平。

未来三年左右,电堆可实现完全市场化

第一元素网:您认为,目前国内燃料电池发展的主要障碍是什么?如何解决? 

付宇:目前国内燃料电池的性能已经达到了使用的基本要求,寿命以及可靠性也接近满足车用的要求,目前成本仍然是最大的阻碍。

我国汽车行业非常成熟,我们要做的就是替代存量市场,比如重卡。燃料电池与柴油发动机进行竞争并实现替代,但目前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的成本还达不到柴油发动机的成本水平,所以前期仍然需要补贴推动产业发展。我们的目标是,通过2-3年的努力,即使没有补贴,也能把电堆做到商用水平。

那么降成本的方法有三个方面。

第一通过技术的提高来降低成本。我们现在可以将功率密度做到4.7kW/L,目前国内市场大部分是2—3 kW/L,国际上比较成熟的是3 kW/L,那么达到同样的电堆功率,我们所用的原材料就会少很多;

第二通过提升生产制造的效率,从生产装备升级和工艺优化方面来降低产品制造成本;

第三降低关键原材料的成本,这需要规模化和国产化的不断加快来达成目标。

我认为,现在电堆如果每年能保持50%降幅的速度,那么三年左右就可以完全达到市场化的水平。

第一元素网:随着电堆成本的不断下降,将来可能面临的挑战都有哪些?

付宇:将来面临的主要挑战主要两个方面,第一是成本大幅下降的同时如何兼顾产品的性能,第二是满足商业化前提下如何拓展应用。

我国燃料电池的成本仍然相对较高,但随着产业的发展和国家的支持,成本下降将会非常快。从2015年到2018年,电堆成本下降了50%,2019年到2020年又下降了50%,到2021年预计还会下降50%。在成本下降如此之快的过程中,如何更好的兼顾产品性能,尤其是寿命和可靠性,是将要面临的一个挑战。

另外一个主要的挑战是,未来我国的燃料电池在能完全满足商业化的前提下,如何去开拓更多的应用市场,因为只有随着应用面广泛的展开,才能更好的通过不同领域的、不同层面的应用来不断的进行产品的迭代和优化,从而进一步完善电堆产品。

第一元素网:您如何看待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骥翀氢能如何面对这种局面?

付宇:我国未来一定是全球氢燃料电池产业的聚焦地,中国市场的竞争一定是全球化的竞争,丰田、现代、博世等国际巨头目前都在开拓中国市场。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谋求进入中国市场,这是一个必然趋势。

国外具有相当实力的企业进军中国市场,对于国内企业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尤其是对于我们这样的创业公司。

但是我们早有准备,骥翀在成立初期就已经预测到了这样的局面,就算外企全部进入国内市场,我们也会有自己的生存空间。我们的定位是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电堆解决方案提供商。

国际竞争力有两个层面的意思,第一是立足国内市场,去面对国际化的竞争;第二是走出去,我们已经在与欧洲的一些企业进行接触,前期通过项目合作的方式来开展市场应用,充分验证后,未来如果条件满足,不排除在欧洲建立工厂的可能。 

向重载倾斜为乘用车做基础

第一元素网:如何看待国家首先在重卡领域进行发力?乘用车的市场是否还有机会?

付宇:国家在重载领域先发力,主要是因为在重载领域造成的环境污染最严重,而燃料电池相对于锂电池在技术层面有着绝对的优势,竞争压力比较小。

燃料电池通过在重载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去降低燃料电池的成本,并使技术不断成熟,未来当燃料电池技术成熟后将在乘用车领域铺开,燃料电池的发展最终还是要回归到乘用车上。

第一元素网:政策鼓励电堆向大功率发展,那么小功率电堆是否将失去市场空间?

付宇:新补贴政策,我的理解是我们国家要发展自主可控、完善的氢燃料电池全产业链,从而为未来大批量的商业推广打下良好基础。在小功率、低续航里程应用上,目前燃料电池同锂电池竞争没有优势。

向大功率电堆去突破才能真正实现核心技术的突破和具备现实应用价值。如果大家还是沉浸在低功率、低功率密度电堆的层面,那么整个技术水平将止步不前,这在产业尚不成熟、还需不断发展提升的当下,将大大降低行业补贴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