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防范氢能产业布局过剩 氢燃料电池汽车大规模商用尚需时日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20-12-09

12月7日,2020绿色发展城市高峰论坛暨第八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之能源论坛在深圳召开。

不久前,中国在联合国大会中承诺,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专家:防范氢能产业布局过剩 氢燃料电池汽车大规模商用尚需时日

深圳市发改委副主任余璟在上述论坛致辞中表示,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国将大幅降低对于化石能源的依赖。氢能被全球广泛视为21世纪的“终极能源”,发展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对于降低传统化石能源依赖度,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助力我国提早实现碳减排承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2017年,国际氢能委员会发布的首份《氢能源未来发展趋势调研报告》指出,到2050年,通过更大规模的普及,氢能源将占整个能源消耗量的大约20%,全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能够较现在减少约60亿吨。

目前来看,氢能最典型的应用领域之一是汽车领域。但在业内人士看来,氢燃料电池汽车走向大规模商用尚需时日,而在各地的“氢能热”当中,需要科学谋划氢能定位,警惕无序竞争和产能过剩的风险。

前10月燃料电池汽车产销仅600余台

9月21日,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 在4年的示范期间,五部门将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入围示范的城市群按照其目标完成情况给予奖励。

深圳市氢能与燃料电池协会会长、深圳市氢蓝时代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金晓辉在上述论坛上对此解读称,这是国家顶层设计和未来4年氢能产业政策的落地,之前是谈政策,现在是具体落地。

根据工信部今年10月公布的数据,我国新能源汽车成交量连续5年位居全球第一,累计推广量超过了480万辆(约占汽车总保有量的1.7%),占全球的一半以上。

但目前来看,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仍为新能源汽车的主流,相比之下,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产业化进程明显更晚。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今年1-10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1.4万辆和90.1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均完成71.9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9.5万辆和18.1万辆,而燃料电池汽车产销仅分别完成647辆和658辆。

不久前,由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指导、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牵头组织编制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提出,至2035年,我国燃料电池保有量将达到100万辆左右,商用车实现氢动力转型。

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燃料电池汽车走向大规模商用尚需时日。

在业内人士看来,中国的氢能发展还面临诸多挑战,譬如关键核心材料缺失、技术自主性不强、多元化应用不足、商业化推广模式尚未建立等。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能源环境中心主任熊华文在上述论坛中提及了一个方面,现在很多氢能产业终端应用,都是需要靠补贴才能保持经济平衡,如果没有补贴和其他能源相比几乎是没有竞争力的。从这个角度来看,氢能产业要持续发展,必须全产业链降成本,而不只是单个环节降成本,任务可谓重大。

关于燃料电池汽车和电动汽车各自的优势与适用场景,熊华文表示,在推动新能源革命进程当中,二者是互补关系而不是竞争关系。

深圳一家燃料电池汽车研发企业的负责人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来看,氢燃料电池汽车和电动汽车在技术和应用层面上都还需要完善,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二者都将共存发展。

防范无序扩张和产能过剩

在氢能发展的一系列挑战中,同质化竞争和产能无序扩张导致隐性产能过剩的风险,引起了业内人士的重视,在“氢能热”中应该有更多理性的“冷思考”。

熊华文表示,“这个产业下游市场需求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乐观,但是上游产能供应已经有过剩的倾向。”

根据熊华文提供的相关统计数据,目前提出要布局氢能产业的省市,地级市以上可能有50多个,除大的省区以外,70%的省都提出要发展氢能产业,规划氢燃料电池电堆总产能已经高达3000兆瓦,燃料电池汽车总产能超过10万辆,规划总投资超过2000亿。

氢云链数据显示,今年1-7月,中国氢能产业名义总投资超过1300亿元,同比增长超30%,其中有5个项目投资达到百亿级别。

熊华文表示,“对于一个新兴产业来讲,这种宏伟目标对于产业发展是好事,意味着大家对于产业前景非常看好,但在当前阶段,市场空间还没有完全具备的条件下,上游搞这么大的产能,是不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熊华文继而指出,如果全产业链上下游不匹配,各个环节是脱节的,产业和市场脱节,技术设施和终端应用脱节,短期看起来形势一片大好,但是长远来看,某种程度会影响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所以,“十四五”期间应更多通过推动规划调整,推过示范区的建设来探索良性发展路径等。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景春梅也曾提醒,氢能是一个非常考验地方财政实力的产业,一旦开始补贴,就要做好长期打算,充分考量风险。发展氢能不能像之前一样运动式地一哄而上,造成产能过剩和产业趋同,最后留下一堆烂尾工程。

前述深圳燃料电池汽车研发企业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从国家顶层设计来看,氢能的发展路线图规划是比较清晰的,但具体到落实中,应该主要是产业集中、有核心技术竞争力、不依赖国外技术和设备、有经济实力的区域,优先布局相关产业。

他认为,各地应加强对氢燃料电池技术本身的支持,鼓励市场竞争,最终筛选出真正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